2012年4月5日 星期四

奇蹟 (I Wish)


電影節快將落幕,一如既往,總難免有點點不捨的失落。

今年總共看了七場,均屬於不同國家的出品。由於先經過 imdb.com 網站分數進行篩選 , 電影皆有一定的水準。不過若要我選一套最好的作品,我還是不二地推薦日本名導是枝裕和的作品 "I Wish" ,中文暫譯"奇蹟"。

較早之前已經看過導演的其他作品,例如得獎成名作"誰知赤子心" (Nobody Knows) 以及"橫山味之家",本人對於新作委實有不淺的期待。I Wish 的故事情節簡單:主角和同就讀小學的胞弟,在父母離異後各有所投,跟媽媽在鹿兒島生活的哥哥熱切渴望他們和好如初,並經常致電在福崗的弟弟,商討辦法改變現狀。恰巧在化學課中偶然地"聞悉"到奇蹟的產生方法:就是在鹿兒島開往福岡的新幹線“燕子”號和反方向的“櫻花”號交匯閃擦的一刻出現。於是他們計算好列車在熊本相遇,並在當天約上了幾個好友 - 他們各懷著不同的夢想 - 一起目睹奇蹟降臨的一刻,許下各自心中的願望。

計劃要實行當然是困難重重,亦順理地成為了電影的骨幹主軸,例如籌集火車費用,瞞騙老師曠課,以及尋找觀賞高架火車的位置等等,導演因此花了絕大部份篇幅來描述,寫實而且幽默,令觀眾在笑聲中感受到小孩的純真,尤其當他們走在九州的鄉郊中,蔚藍寬闊的天空下,大片金黃的稻田旁,整個畫面象徵著天人合一的純撲。儘管如此,笑聲中也難免心酸,畢竟這些青春早就捨我而去。

結果是排除了萬難的孩子們成功抵達鐵軌旁,等候列車相遇一剎。在曖曖的夕陽下, 兩輛列車擦身而過產生了巨大的氣流,他們都喊出心底最切慕的"宏願":成為明星,跑步快一點,擁有最厲害的爆旋陀螺,諸如此類。唯獨是主角在那一刻,什麼都沒有說,在畫面中,他只留下了一雙放空的瞳仁,和一種難以言喻的失落。

電影的尾聲描述小孩回家,想成為明星的小女孩告訴曾為過來人的母親要決心離開九州,去東京發展明星事業,而主角則依舊和母親同住,安分守己的繼續人生的旅程。

於我看來,導演想說的是:奇蹟已經發生,就在主角撤回他的願望的同時。原來奇蹟並不在於夢想的實現,而是在於對"有些夢想不可勉強"的體悟。或者簡單點說,是轉念之間的成熟。成熟是甚麼?成熟是:有些事我從前得不到,現在已經不想再擁有了的心態。相信這句話套在本片上再恰當不過。人生往往如此,我們訂立了好些目標,然後奮不顧身地追尋,結果在得到的時候,卻發現自己已經失去了原有的渴望,原來的初衷。

對比之下,小女孩的表現卻象徵了另些夢想,可成真的夢想,需要把握堅守的夢想。女孩從一開始自我懷疑到終曲一刻肯定地向母親表白,反映出這些夢想的特質:並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退卻,反倒在深思過後,表現得更加堅定不移,並且一直努力直到夢想成真。

這大概是我個人對電影的理解,希望日後也會在普通戲院上映,讓更多香港人 - 尤其是空忙碌的上班族 - 感受故事的溫馨,細味當中的意義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